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锦秀风采
锦秀风采
大别山上领头羊
作者:记者/熊传东来源:今日湖北 时间:2015-05-04 15:38:17

 

  ——记全国人大代表刘锦秀

  人物名片: 刘锦秀,1979年3月生,罗田人,湖北省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北省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大别山牧羊女”美誉的刘锦秀用行动赢得了掌声和荣誉,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第三届黄冈市十大青年创业标兵称号;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创业标兵、湖北省劳动模范等殊荣;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那一条走出大山的路,我走了31年。童年欢乐的笑声、少年求学的艰辛、青年逐梦的呐喊,每一次我可以勇敢面对,因为身后有我心中坚强的‘靠山’和美丽的大山。对咱山区老百姓来说,党和政府就是老百姓的靠山,还有那难以割舍的大别山情结。”

  3月6日,湖北团开放团组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罗田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锦秀含泪发言,令人无不为之动容。

  这泪水,有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更有对刚刚辞世父亲的不舍……3月3日下午,刘锦秀的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在代表团领导的关心下,她连夜赶回老家尽孝。

  匆匆办完父亲的后事,5日晚上,刘锦秀赶回北京。一夜未眠,通宵达旦修改发言稿,她说,“这是对父亲最好的悼念。”“父亲告诉我,做人要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我身上流着他的血,就应该勇敢前进,而不是一直哭。所以我最好的选择,是回到会上来。”

99.jpg

  “做一片叶子守着大别山”

  1998年起,刘锦秀先后在服装、百货等领域创业,很快便拥有了安稳的小家和事业发展的平台。但从山里走出来的刘锦秀从未忘记养育自己的大别山,还有大山里仍然贫困的乡亲。23岁时,她回乡养殖黑山羊,在父亲的鼓励下,走上创业之路。

  2004年,刘锦秀作了一个出人意外的决定——回到山里,和父老乡亲共同创业:“我就是大别山的叶子,绿着为了万物,枯了留作泥土。永远守着这美丽的大山。做个快乐逆回归的人,用行动引领回乡的人,可以靠着自己的意志,走出一条路来。”

  回乡养殖黑山羊。不知如何建栏圈,她和父亲就在半山腰搭起两间草棚,人一间,羊一间。

  瘦弱娇小的她白天赶着羊群到深山里放养,不时要应对毒蛇、野猪的侵扰;晚上,守着几十只山羊,在既不能遮风又不能挡雨的茅棚里数星星。

  然而,好事多磨,正当她准备大展拳脚时,山里的一位老爷爷不慎遗留下的火星引起了一场火灾,烧毁了整个山林,刘锦秀欲哭无泪。一场大火烧得她措手不及,看着满山烧焦的山林,刘锦秀只有安慰自己,也许来年满山长草,正好可以养羊。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二年果然是放羊的好年成。

  2008年,一场罕见的冰雪寒冻灾害,使刘锦秀的专业合作社受到重创。羊舍倒塌,望着那些冻饿死的山羊,看着农户们脸上难过的表情,刘锦秀心如刀绞。她不仅要鼓励他们重新树立起养羊致富的信心,更要想办法挽回损失。她请求省畜牧兽医局专家给予指导,筹措资金迅速恢复重建倒塌羊舍,并组织十多万元资金购回一批新品种抗寒高产种羊——波尔山羊。在其示范带动下,合作社农户纷纷开展抗灾自救,重建羊舍,调优山羊品种,把雪灾寒冻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我想创造一条河,让更多人有水喝”

  资金周转困难、养殖技术缺乏……从最初的47只黑山羊,慢慢的扩大到上万只,创业的日子里,父亲是刘锦秀最大的支持和靠山:“从47只羊,到有茅草棚。没有父亲的陪伴,没有精神的支柱,我是走不到今天的。父亲在我生命中,一直都牵着我的手,告诉我什么叫担当,什么叫力量,什么叫负责任。”

  养殖场逐步发展,很快拥有近千亩天然草场、8800平方米标准化羊舍、年出栏山羊1000只,成为鄂东最大的山羊养殖基地。

  成为一个养羊大户,并不是刘锦秀的目标,她要做一个领头人,要和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养殖业来,刘锦秀把自己对养羊的理解和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总结写成了一本《养羊技术手册》,免费分发到乡亲们的手中,并对乡亲们进行讲解。

  她又进一步提出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合作社带农户、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吸收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开发自己的网站,合作社注册了“薄金寨”、“山里美”的商标,获批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以及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因合作社羊肉质量好,社员养殖的山羊供不应求,毛羊价格高达30元/公斤,为社员增收效果明显。

  2007年,刘锦秀联合当地养殖户,成立了湖北省第一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寄养的方式免费提供种羊,年底回购时再扣除成本。合作社社员丁宗回忆说:“我当年初从锦秀牧业那里拿过来羊,称一遍重,完了之后到年底再称一遍重,中间的差价就是我的了,我虽不拥有羊,但也能赚羊的钱。”

  到2014年,刘锦秀的合作社已辐射带动整个大别山三省边区,年肉羊出栏达到14万只,七千多户农户跟随她养殖山羊,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随后,大别山“一红一绿”战略拉开帷幕,扶贫开发的好政策,让刘锦秀带领乡亲们走上小康路。如今,合作社建立了湖北首家集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牛羊肉产业化基地,辐射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带动7726家农户走上养羊脱贫致富之路。

  合作社修建标准化羊舍时,她“顺带”将周边村组的土路改造成水泥路;联系分社建设时,她“顺带”把贫困户的标准羊舍和水泥公路的低压供电线路建立起来了;联系回收成羊时,她把残疾少年尹有兵“顺带”带回合作社,并且给他安排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合作社购买生活用品时,她“顺带”为镇福利院送去价值5000多元的生活物资;她为员工发放福利时,“顺带”为全村孤寡老人每人送去一份;春夏连旱时,她“顺带”为村组送去抗旱抽水设备24台套,开挖塘堰24口;在参加人代会时,她“顺带”联系上黄冈方正集团老总,为村小学募捐30多万元……

  乡邻被她质朴的纯真大爱感动,刘锦秀却轻描淡写为“顺带”。

  “真的是‘顺带’。就目前而言,这些微不足道,只能帮助一时,改变不了他们的生活。”刘锦秀感慨地说。

  刘锦秀介绍,羊全身是宝,羊肠线可以做手术的缝合线,羊角可以做梳子、刮痧板。经过精加工,一只羊的价值可翻两番。如果一对夫妻,养100只羊,一年就能赚到8万元至10万元。养殖牛羊3年以上的农户,包括部分残障农民在内,都实现了脱贫,变成富裕户。

  乡亲致富了,刘锦秀并没有止步,她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大别山麓:“我想创造一条河,一条源源不断的河,让更多人有水喝。”

  “让每个村民成为中国梦‘梦之队’一员”

  现在的刘锦秀,是把养羊当作人生的一大事业来追求。把事业做大做强,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为农民增收致富作贡献,是她心中最大的梦想,也是她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

  她在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山羊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高山贫困户,免费提供种羊,年底回购、扣除成本;对于一般农户,他们从刘锦秀这里购买种羊,她负责技术、统一生产标准,并负责年底回购;对于有山林资源,并且建起了羊舍,想进行规模化养殖的农户,她免费提供种羊,负责技术和回收;对于一些想养羊而资金不足的农户,她在信用社担保贷款。

  在利益纽带的带动下,全县农民养羊积极性大增,很多受她影响而回乡的农民在她这里实现了创业再就业。刘锦秀租赁了附近的1000多亩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养羊,效果良好,购买了微耕机设备免费为农户耕作。

  用现代经营理念提升产业层次。刘锦秀在合作社内实行了“四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羊舍、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和技术培训、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用自己的舞台搭建全县山羊养殖业的平台。

  在加工方面,合作社已尝到了甜头。合作社收购社员的山羊每公斤达35元,经过加工,分级包装,每份1800克的羊肉(配备中草药)售价高达500元,还供不应求,因此在加工增值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2011年,刘锦秀在稳步抓规范、抓规模养殖的同时,提出逐步向产业化迈进,规划在罗田工业园区再征地100亩,建集屠宰、分割、包装为一体的牛羊深加工基地,并在罗田、黄州、武汉等地开设3家生鲜羊肉品牌旗舰专卖店,进行统一供货、统一品牌和价格,规范管理,将不同部位、不同等级、不同价位分割后简易包装为300克至500克的生鲜羊肉,放在专业冷藏展柜销售,均价大约在55元至60元/斤,真正把优质生鲜羊肉打入到中高端消费群体中,通过加工带动了农户增值。

  是的,心若在,梦就在;梦若在,成功就在。刘锦秀心中一直有个愿望,用她的话说,“希望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让所有的村民主动积极地成为中国梦‘梦之队’的一员。”

  “像草一样坚韧,像树一样担当”

  了解农户要什么,合作社要什么,龙头企业要什么,今年全国两会,刘锦秀带着创业十多年的经验,针对现在养殖农户遇到的瓶颈,提出加强以牛羊产业为主的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给有规模和效益的合作社排污达标化、资源利用化及先建后补的环保项目支持等多条建议。

  大别山农民精准脱贫路在何方?经过广泛调研,刘锦秀坚定了发展牛羊产业的路径。

  在她看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而大别山区具有发展牛羊产业非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潜力:产业发展有基础,资源有优势,市场有需求。扶持牛羊产业高速发展是推动大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一条奔向小康的阳光大道。

  当全国人大代表3年,刘锦秀为大别山牛羊产业呼吁了3年。去年,她提出大别山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建议,农业部、财政部就此专项调研,并推动大别山区试点工作,政策的倾斜让山区养羊户大幅增加。

  为进一步加大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牛羊产业扶持力度,带动农户精准脱贫,今年两会上,她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建议出台大别山革命老区牛羊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实施以牛羊产业为主的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牛羊产业;加大对山区贫困农民养牛养羊的补贴,全面实施良种补贴和政策性保险、种草养畜及秸秆加工机械等补贴,把扶贫项目精准对接到具体的农户;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给予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环保项目、先建后补项目的支持。建议农业部以规模合作社为载体支持大别山地区建设一批地方特色优良品种繁育场;推动牛羊产业化发展,对牛羊产业精深加工给予政策扶持,给予龙头企业贷款融资及收购资金方面政策支持,缓解资金压力,推动快速发展。

  除了专注养羊,刘锦秀还将视线聚焦更多的民生问题。去年,她提了6条建议;今年,她写了9条建议,涉及环保、交通、教育、旅游、文化等方面。“没当代表之前,我以为,这是一份荣誉,是一盏灯,能照亮我脚下的路,使我创业之路更顺利;当上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我才明白,代表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要变成一盏灯,去照亮更多的人。”谈及当代表的感受,刘锦秀如是说。

  “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刘锦秀和她的父亲是践行者,令人感佩!”两会上,听说刘锦秀的故事,代表、委员们如是评价。“追寻理想,她像草一样坚韧,像树一样担当,正是这样的‘草根’,汇成了大别山发展的澎湃动力!”微信朋友圈里,刘锦秀的朋友们对她含泪点赞。

  正如刘锦秀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写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区不脱贫,国家难安心”。她将同父老乡亲一起,传承大别山不胜不休的精神,把脚下的路越走越宽阔!

  (本文来源:今日湖北 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