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锦秀风采
锦秀风采
中央和省主流媒体聚焦刘锦秀
作者:来源:黄冈日报 时间:2015-05-22 09:05:45

  黄冈新闻网(黄冈日报)3月9日消息(记者朱卫民 方娴)

     《全国两会期间,父亲突然离世,她履职不懈,传递父老乡亲的心声。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草一样坚韧树一样担当》。3月8日,《湖北日报》头版以此为题刊发了对刘锦秀的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我市全国人大代表刘锦秀面对父亲突然离世仍不懈履职的事迹,受到中央和省主流媒体关注。3月8日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朝闻天下》,以《为了大山的嘱托》为题进行了报道。3月7日晚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播出《党和政府是百姓的靠山》,3月8日《湖北日报》二版报道了刘锦秀的《扶持大别山牛羊产业带动贫困农户精准脱贫》的建议。

  3月3日下午,刚刚参加完代表团全体会议,刘锦秀的手机响了:父亲去世了!在代表团领导的关心下,她连夜赶回老家尽孝。匆匆办完父亲的后事,3月5日晚上,刘锦秀赶回北京。一夜未眠,通宵达旦修改发言稿,她说,“这是对父亲最好的悼念。”“父亲告诉我,做人要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我身上流着他的血,就应该勇敢前进,而不是一直哭。所以我最好的选择,是回到会上。作为人民选出的代表,我应该尽职履责,为百姓代言。”

  1979年3月出生的刘锦秀,是全国人大代表、罗田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13岁就走出大别山外出打工,23岁回乡创业,33岁开始第二次创业。她带领乡亲们养殖黑山羊,成为大别山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她先后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第三届黄冈市十大青年创业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创业标兵”、“湖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人大代表刘锦秀:扶持大别山区牛羊产业 带动贫困农户精准脱贫

  湖北日报讯 3月8日 全国人大代表 刘锦秀

  湖北大别山区是全国12个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多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情牵老区的扶贫开发,实施“一红一绿”发展战略,“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四个大别山战略,使山区面貌呈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由于贫困面较大、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大别山革命老区仍是湖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迫切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而大别山区具有发展牛羊产业非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潜力:产业发展有基础,资源有优势,市场有需求。扶持牛羊产业高速发展是推动大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一条奔向小康的阳光大道。

  为进一步加大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牛羊产业扶持力度,带动农户精准脱贫,我提出四点建议:

  1.建议出台大别山革命老区牛羊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实施以牛羊产业为主的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牛羊产业。

  2.加大对山区贫困农民养牛养羊的补贴,全面实施良种补贴和政策性保险、种草养畜及秸秆加工机械等补贴,把扶贫项目精准对接到具体的农户。

  3.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给予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环保项目、先建后补项目的支持。建议农业部以规模合作社为载体支持大别山地区建设一批地方特色优良品种繁育场。

  4.推动牛羊产业化发展,对牛羊产业精深加工给予政策扶持,给予龙头企业贷款融资及收购资金方面政策支持,缓解资金压力,推动快速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区不脱贫,国家难安心”。我将同父老乡亲一起,传承大别山不胜不休的精神,把脚下的路越走越宽阔!

  (记者 刘娜 彭小萍 整理)

  湖北日报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父亲突然离世,她履职不懈,传递父老乡亲的心声。

  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草一样坚韧 树一样担当

  “那一条走出大山的路,我走了31年。童年欢乐的笑声、少年求学的艰辛、青年逐梦的呐喊,每一次我可以勇敢面对,因为身后有我的‘靠山’。对咱山区老百姓来说,党和政府就是老百姓的靠山。”

  6日,湖北团开放团组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罗田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锦秀含泪发言,令人动容。

  这泪水,有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更有对刚刚辞世父亲的不舍,“爸爸答应我,会在电视机前看我发言的……”

    “我应该勇敢前进,就像父亲还牵着我的手”

    36岁的刘锦秀,出生于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土坳村。她13岁就外出打工,先后做过清洁工、卖过服装、摆过地摊、做过副食。23岁时,她回乡养殖黑山羊,在父亲的鼓励下,走上创业之路。

  素洁的白衣,蜡黄的面庞,7日中午,记者在驻地房间见到刘锦秀时,她还在修改建议。“去年,父亲肺癌晚期,依然强撑着给我帮忙。”刘锦秀说,她到北京参加两会前,医生说父亲还能坚持一个月。2日下午,赴京的高铁上,刘锦秀还在给父亲发微信、发图片,叮嘱他照顾好身体“要等我回来!”“爸爸没有坐过高铁,本来想让他通过手机跟我一起感受两会的。”说着,刘锦秀的眼眶湿润了。

  3日下午,刚刚参加完代表团全体会议,刘锦秀的手机响了:父亲去世了!在代表团领导的关心下,她连夜赶回老家尽孝。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刘锦秀做到了。匆匆办完父亲的后事,5日晚上,刘锦秀赶回北京。一夜未眠,通宵达旦修改发言稿,她说,“这是对父亲最好的悼念。”“父亲告诉我,做人要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我身上流着他的血,就应该勇敢前进,而不是一直哭。所以我最好的选择,是回到会上来。作为人民选出的代表,我应该尽职履责,为百姓代言。”刘锦秀告诉记者:“发言的时候,我的左手一直紧握着右手,感觉就像父亲还在有力地拉着我的手,牵着我前行。”

  “我想创造一条河,让更多人有水喝”

  “没有父亲的支持,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捧着父亲的照片,刘锦秀哽咽着追忆往事。

  2004年,她放弃黄冈市里的物流生意,回乡养殖黑山羊。不知如何建栏圈,她和父亲就在半山腰搭起两间草棚,人一间,羊一间。

  白天吃泡面,赶羊在山林里穿梭,晚上点煤油灯守着羊睡觉。慢慢的,山上的黑山羊,从最初的47只,“涨”到后来的上万只。

  成为一个养羊大户,并不是刘锦秀的目标,她要做一个领头人,要和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在父亲的支持下,2007年,刘锦秀成立黄冈首家以养羊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为高山贫困户免费提供种羊,年底回购,对一般农户给予技术指导。

  很快,大别山“一红一绿”战略拉开帷幕,扶贫开发的好政策,让刘锦秀带领乡亲们走上小康路。如今,合作社建立了湖北首家集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牛羊肉产业化基地,辐射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带动7726家农户走上养羊脱贫致富之路。

  刘锦秀介绍,羊全身是宝,羊肠线可以做手术的缝合线,羊角可以做梳子、刮痧板。经过精加工,一只羊的价值可翻两番。如果一对夫妻,养100只羊,一年就能赚到8万到10万元。养殖牛羊3年以上的农户,包括部分残障农民在内,都实现了脱贫,变成富裕户。

  乡亲致富了,刘锦秀并没有止步,她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大别山麓:我想创造一条河,一条源源不断的河,让更多人有水喝。

    “像草一样坚韧,像树一样担当”

  大别山农民精准脱贫路在何方?经过广泛调研,刘锦秀坚定了发展牛羊产业的路径。

  当全国人大代表3年,刘锦秀为大别山牛羊产业呼吁了3年。去年,她提出大别山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建议,农业部、财政部就此专项调研,并推动大别山区试点工作,政策的倾斜让山区养羊户大幅增加。“针对牛羊养殖户的项目扶持较少,贫困养殖户缺资金、缺担保,贷款难。牛羊深加工企业少,农户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牛羊养殖业附加值不高。”这次,刘锦秀在大会上提出:扶持大别山牛羊产业,带动贫困农户精准脱贫。

  除了专注养羊,刘锦秀还将视线聚焦更多的民生问题。去年,她带来6条建议,今年,她带来7条建议,涉及环保、交通、教育、旅游、文化等方面。“没当代表之前,我以为,这是一份荣誉,是一盏灯,能照亮我脚下的路,使我创业之路更顺利;当上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我才明白,代表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要变成一盏灯,去照亮更多的人。”谈及当代表的感受,刘锦秀如是说。“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刘锦秀和他的父亲是践行者,令人感佩!”两会上,听说刘锦秀的故事,代表、委员们如是评价。“追寻理想,她像草一样坚韧,像树一样担当,正是这样的‘草根’,汇成了大别山发展的澎湃动力!”微信朋友圈里,刘锦秀的朋友们对她含泪点赞。